名詞解釋
短視頻是一種發布在各種互聯網新媒體平臺上、時長一般不超過5分鐘的視頻類內容傳播形式。與長視頻和網絡直播相比,短視頻更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點播觀看,是當前極具增長潛力的數字內容展現形式。
互聯網世界從來就不缺乏創新。網絡直播的喧囂仿佛還在耳邊,短視頻卻迅速掀起了新一波浪潮,正在逐步取代網絡直播而成為當前最受關注的媒體傳播方式之一。那么,短視頻火暴的原因是什么?短視頻又能走多遠呢?
創業者與巨頭們的“香餑餑”
當前,短視頻已經進入了爆發式增長階段。
2016年,國內短視頻平臺“秒拍”日均播放量達到了20.4億次,增長超過6倍;單月視頻播放量超過10萬次的創作者人數達4.5萬人,增長超過3倍。另一家知名短視頻平臺“快手”的注冊用戶數已達到了4億人,日活躍用戶數達5000萬,日上傳視頻數超過500萬條,增長均超4倍。目前,“快手”從用戶規模來看已成為國內僅次于微信的社交類應用。
短視頻成為時下創業者和互聯網巨頭眼中共同的“寵兒”。
一方面,短視頻掀起創業創新浪潮。短視頻內容從基于社交的娛樂、搞笑為主,向新聞獲取和知識分享等專業化、垂直化的方向發展,涉及生活、工作等多方面,涵蓋數十余種細分類別,誕生了一大批垂直型應用。主打財經資訊的“功夫財經”、主打家庭美食的“日日煮”以及主打美妝的“小紅唇”,均獲得了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融資。
另一方面,互聯網巨頭在短視頻領域大力布局。例如,騰訊以3.5億美元戰略領投“快手”,并與其社交、新聞應用深度整合;阿里投入20億元人民幣推動土豆網向短視頻轉型,作為其“大文娛戰略”重要一環。與此同時,媒體平臺也在積極匯聚優質內容。2016年9月,今日頭條宣布拿出10億元人民幣扶持短視頻創作者,隨后拿下中超短視頻版權;新浪則通過微博多輪注資“秒拍”,并取得了NBA短視頻轉播權。
如此受寵為哪般?
短視頻的爆發式發展,既順應了內容傳播數字化、生動化的發展邏輯,也契合了移動化、碎片化的消費需求。由于自身優勢與外部條件同時作用,短視頻逐步取代網絡直播成為當前最受關注的媒體傳播方式之一。
首先,短視頻的內在基因十分“優異”。
相比長視頻和網絡直播,短視頻具有獨特的三大優勢。第一,時長短。短視頻圍繞特定的主題,以極為精簡的方式進行創作,相比長視頻更加聚焦,具有更好的閱讀性和專業性,容易吸引更大規模的粉絲群體。第二,門檻低。短視頻沒有像微電影、直播一樣具有特定的表達形式和團隊配置要求,其生產流程簡單、參與廣泛,極大降低了用戶原創內容(UGC)、專業生產內容(PGC)的制作門檻。第三,傳播廣。短視頻不同于直播內容的實時生產消費模式,其內容能夠留存沉淀,具備良好的應用、傳播屬性。不過,當前短視頻由于仍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內容難以通過獨家版權收回成本,目前普遍還是通過視頻、社交、新聞等全網平臺甚至線下媒體廣泛傳播。
其次,外部環境強力驅動短視頻快速發展。
一方面,基礎環境在不斷優化。信息通信業的快速發展,網絡速率的不斷提升以及智能終端的廣泛普及,為短視頻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網絡和用戶基礎。值得注意的是,移動資費的降低也促使利用流量觀看短視頻的行為變得經濟可行。與此同時,商業環境也在不斷完善。視頻的版權保護環境日益完善,廣告推送、版權付費、內容打賞等多種盈利模式也逐漸興起。此外,政策環境也在變得越來越有利于短視頻發展。例如扶持政策不斷出臺,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高度重視,行業監管政策不斷完善。
另一方面,供給能力不斷增加。伴隨著自媒體影響力的持續增強以及變現能力的不斷提升,不斷吸引著大量的創作者加入,用戶原創內容(UGC)形成“井噴”發展態勢,豐富了短視頻的內容供給。同時,投資機構也紛紛布局短視頻項目,令其成為繼網絡直播后又一個吸引了大量投資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激發了眾多網紅、自媒體、傳統新聞廣電人等等的創業熱情。
最后,消費需求加速升級。消費者時間碎片化趨勢愈發明顯,消費者往往難以拿出整塊時間觀看較長的視頻,短視頻則有效填補了碎片化的時間。同時,內容消費的個性化需求不斷增加,新聞、娛樂、美妝、電商等垂直領域的短視頻正在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長尾需求。
獨一無二的“進化論”
當前,短視頻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發展空間巨大,而自身進化將是前進最大的動力。
首先,短視頻的內容將朝著高質量、垂直化方向發展。目前,垂直領域的短視頻發展仍處在早期,用戶在娛樂之外的內容消費需求遠未被充分發掘。短視頻有望在健康、財經、母嬰等領域誕生一批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精品內容。同時,技術的不斷進步也將不斷提高短視頻的清晰度、畫質,從而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
其次,短視頻的制作將實現專業化、系統化。隨著央視、新華社開始布局短視頻,各類主流新聞媒體將不斷涌入短視頻市場,帶來更為專業的內容。另外,廣大的短視頻創作者為爭取競爭優勢,也將不斷推進組織方式優化,從個體轉向組織化、機構化發展,從單一內容生產向多渠道網絡(MCN)轉型。
最后,短視頻的商業前景將逐漸明朗且多元化。短視頻業務隨著不斷發展壯大,將贏得更多廣告客戶的青睞,傳統電視媒體的精準化廣告需求將向以短視頻為代表的移動內容傾斜。同時,短視頻平臺、創作者、消費者共同參與的營銷體系逐步建立,廣告、電商、內容付費等多樣化商業模式將發展得更為成熟。
警惕“短板”與“路障”
盡管短視頻是當前互聯網世界的“寵兒”,但未來的發展并不一定會順風順水,需要警惕自身存在的“短板”以及阻擋前行的“障礙”。
短視頻面臨著優質內容缺乏的挑戰。目前,短視頻尚未形成完整健康的內容生產體系,有效供給能力不足,并未充分挖掘旺盛的消費需求。一方面,多數短視頻仍以搞笑、模仿為主,低俗、獵奇的內容充斥其中,也不乏僅對長視頻和直播內容進行簡單粗劣地剪輯和包裝的生產方式。另一方面,短視頻創作者通常針對熱門的領域和話題“一哄而上”,內容相近的短視頻紛紛扎堆,相互模仿抄襲的痕跡也十分明顯,同質化競爭仍比較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短視頻發展之路上的潛在風險還比較多。短視頻與網絡直播一樣在內容上存在“打擦邊球”的問題,甚至會觸碰道德底線,可能會對社會大眾尤其是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而其門檻低、傳播廣的特點也容易令諸多歪曲事實、虛假傳播的內容在新聞、社交平臺中快速發酵,尤其是一些涉及社會民生、敏感話題類的內容,更易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扭曲大眾輿論導向。同時,一些快速崛起的短視頻企業甚至尚未取得相應的視聽傳播資質,更是處于監管盲區。
掃一掃 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