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產業觀察

產業觀察

新基建”專家談丨“新基建”風口,如何因地制宜建設新型基礎設施?

【發布日期:2020/4/28 10:08:18】  【來源:中國信息產業網】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滲透到經濟社會各領域,以數字化賦能為特征的新型基礎設施,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基建”,是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兼顧短期激發有效需求、長期增加有效供給的關鍵一招。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有助于穩投資、擴內需,加快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那么,在“新基建”提速的背景下,各地如何從實際需求出發,因地制宜建設新型基礎設施?

一、以“數字化賦能”為核心,“新基建”戰略意義凸顯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總體來看,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數字化賦能為核心特征的,融合感知、傳輸、存儲、計算、處理為一體的戰略性基礎設施,是事關經濟社會未來發展競爭力的“新基建”,既包括數字化設施,涵蓋“云、網、端”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也包括設施數字化,即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鐵公機”,以數字化賦能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形成的智能基礎設施。

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是建設數字中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戰略支撐。傳統經濟關注人和物的流動,而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的自由有序的流通更為關鍵。作為承載數據采集、傳輸、存儲、計算的關鍵載體,新型基礎設施正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石,有利于培育壯大數字化產業,帶動有效投資形成新動能。以5G產業為例,預計5年內可直接拉動投資近1.6萬億元。同時,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高端化和產業體系現代化,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深度融合,助力新舊動能轉換,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

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在要求。隨著萬物互聯時代到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呈現加速趨勢,“宅經濟”、平臺經濟、無接觸服務等需求井噴。特別是此次疫情中,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對有效滿足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線上診療等公眾需求,推動緊急物資的供需對接,起到了重要支撐保障作用,極大提升了在線服務質量和效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帶動信息消費,例如,5G商用將帶動2萬億的信息服務消費和4.3萬億元的終端消費,催生車聯網終端、高清沉浸式視頻設備等一大批產品智能升級。

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是提升區域未來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數字經濟時代,地區發展不再純依賴地緣格局,工業時代交通樞紐的地區具有比較優勢,數字經濟時代,區域信息樞紐、算力中心將成為新的地區競爭力。5G、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優化產業環境、重塑產業結構、構建創新生態等,是提升區域未來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各地紛紛出臺政策和投資計劃,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山東省搶抓發展機遇,率先發布《關于山東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成為國內首個地區性新型基礎設施的政策意見。意見提出,要前瞻性布局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持續推動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形成“泛在連接、協同高效、全域感知、智能融合、安全可信”的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力爭到2022年底,山東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此外,云南、福建、成都等多省市發布2020年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其中5G、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新基建”項目列入投資計劃。

二、聚焦三大方向,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總體來看,各地發展新基建,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注重把握發展規律,補齊短板,適度超前,新老并重,融合發展,因地制宜加快構建新型基礎設施,筑牢數字中國、網絡強國建設的強大基石。

一是發展壯大云、網、端“新基建”。以5G建設為契機,打造“雙千兆”城市,不斷提高網絡覆蓋率和網絡速率質量,優化網間互聯互通能力,提升用戶網絡體驗,高質量建設信息通信樞紐設施。以數據中心為載體,協同推進邊緣數據中心部署,超前布局超級計算中心,建成滿足人工智能發展需求、按需調配的“邊—云—超”高效協同計算體系。統籌部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終端和服務平臺,推動終端設備聯網上云,提升經濟社會運行監測、態勢感知能力。

二是加速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以能源互聯網為重要抓手,推動能源形態協同轉化、集中式與分布式能源協同運行;統籌部署多表合一、充電樁、多站融合等用能設施,實現能源更加高效利用。以智能網聯汽車為重要突破點,統籌推進汽車、公路、城市道路及附屬設施智能化升級;在各類交通載運工具上推廣應用具備多維感知、高精定位、智能網聯功能的終端設備,構建多式聯運智能暢達的交通運輸體系。以綜合管廊和智能桿柱為綜合載體,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升級,在數字空間構建孿生城市,實現運行管理更加智能。

三是強化制度保障與示范推廣。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統籌規劃和整體推進,建立空間綜合利用的協調協商機制,鼓勵各類建設主體積極開放公共資源,開展新型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要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引導大型基建專項資金向新型基礎設施傾斜。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示范推廣和評價考核力度,推動試點示范、以評促建,總結先進模式,推廣建設經驗。

上一條:新基建為數字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
下一條:2020,科技看點多

通知公告

更多>>

網上辦事

更多>>

掃一掃 關注微信公眾號

久久久久久精品一级毛片